您当前位置:中国菏泽网  >  人文菏泽  > 正文

孙景堂:执着不渝坠子情

作者: 孙新法 来源: 菏泽日报 发表时间: 2022-05-27 10:39

在黄河两岸,活跃着一位坠子戏艺术文化的追梦人、传承人——孙景堂。他对坠子戏的喜爱程度可以用“痴迷”一词来形容。数十年如一日,从他学会唱坠子戏那天起,几乎每天都得唱上那么一两段,不唱似乎就感觉浑身不舒服。真是应验了那句老话——“拳不离手,曲不离口。”

孙景堂,1954年出生于东明县陆圈镇一个农民家庭。他从小就有一颗热爱文艺的心,对唱戏更是有着浓厚的兴趣爱好。十一二岁就在村大队,边上学边学唱坠子戏,可以说除了上学,唱坠子戏成了他最大的爱好。后来考入陆圈五中,更是凭借着自己的唱戏和对戏曲的热爱,顺利地加入了学校的文化宣传队,打简板、敲鼓子、拉坠琴……无不拿手,无不精通。

真正让孙景堂走向曲艺道路,还是高中毕业以后。由于“文革”的特殊历史时期,高考这条改变人生命运的道路走不通了,而作为家中长子的孙景堂自然明白:人生不能无所作为。于是,他便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当时很受欢迎也是他最爱的曲艺——学唱坠子戏作为他今后人生的梦想和追求。于是在家人的请托下,拜在了孙留恩老师的门下。

孙留恩老师少年时便离家独自去河西滑县拜师学曲艺,经过多年的默默耕耘,很快便成为戏曲之乡菏泽的一颗曲艺界的明星,徒弟更是遍及黄河两岸。而在众多的徒弟当中,孙景堂也通过自己的热爱与刻苦成为孙留恩老师最得意、最出众的弟子。

刚开始,孙留恩老师并有立马教他学唱,只是让他先跟着熟悉熟悉会场,干些杂活。哪知,有心的孙景堂凭着自己的钻劲,对坠子戏内容的理解比常人快,再加上自己的勤奋刻苦和在后台的“偷学”,他很快就学会了老师在舞台上演唱的古剧目《施公案》。

有一天,孙留恩老师唱戏回来,孙景堂就给老师唱了一段老师在舞台上唱的《施公案》。只见他唱腔婉转,一招一式有板有眼,顿时吓了孙留恩老师一跳。当孙景堂把自己如何“偷戏”的过程说了以后,瞬间让老师眼前一亮,立马决定传授他戏曲的演唱。在孙留恩老师的悉心教授下,孙景堂很快地学会了《呼延庆打擂》《包公案》《白马传御状》等众多经典剧目,并跟随师傅先后赴河南郑州、山西晋城、山东菏泽等地多次演出。所到之处,无不受到当地人民群众的热烈欢迎和款待,演出现场,更是人山人海,水泄不通……

互联网时代的到来,孙景堂慢慢也实现了自己生活的智能升级。他前后买了两部智能手机,在年轻人的多次帮助下,相继开通了自己的抖音与快手两大平台账号,把十八大以来的一些好方针、优惠政策,以坠子戏艺术为载体,深深地耕耘,及时传播到更广阔的天地,也让更多的现代年轻人品味到雅俗共赏的坠子戏艺术的文化魅力。尤其是疫情期间,他先后在网络平台上发表了《钱多是福也是害》《中国梦》《抗疫情》等一系列紧跟时代步伐的新曲目,获得社会上的好评,很好地反映了时代气息特点,宣传了党的方针政策,鼓舞了人们积极进取的士气。

时代在发展,社会在进步。在全国人民奔小康、齐心共筑中国梦的改革开放大潮下,年近古稀之年的孙景堂及时学习接受新理念,不断创作与时俱进的作品。他说,要更好地尽其所能,发挥余热,给群众提供好的坠子艺术作品,以歌颂这美好的时代和美好的生活。

通讯员 孙新法

责任编辑:
分享到:
中共菏泽市委网信办主管 菏泽日报社主办| 新闻刊登批准文号:鲁新闻办[2004]20号 | 互联网信息服务许可证:37120180017
网站备案号:鲁ICP备09012531号 | 鲁公网安备 37172902372011号
Copyright© 2004-2012 heze.cn All rights reserved.中国菏泽网